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打造诗意学校 共建精神家园

江西省横峰县第一小学网上家园

 
 
 

日志

 
 

《认识周长》评课稿  

2015-03-25 21:19:5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横峰二小李小花老师设计执教的《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计算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李老师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多种活动有机结合,观察、操作、思维并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严谨自然,学生兴趣盎然

   本节课老师自始自终面带笑容,让学生和听课教师如沐春风。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学习,学生自然而然放松,思维相对处于积极状态中,整节课学生表达欲望强烈,积极参与学习,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果。数学是一门形式科学,数学老师的语言表达不仅要科学还要严谨,这样才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李老师的语速适中声音响亮,适合三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点,尤其在引进本节课新概念“物体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的时候,教师通过多人重复,加强加深概念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由最初的生疏转为流畅。

2、立足学生基础,恰当抽取概念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基于学生的问题,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接触过“一圈、一周”这样的词汇,对“周长”的认知并不是“空白”。李老师能捕捉到生活中的“一周”和数学的“周长”的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三只小蚂蚁围着一片树叶的比赛,并通过用手在空中画一画的行为帮学生建立和抽取出“物体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的表象。

为此,李老师就近取材,让学生在身边找一找能用手画一画的物体周长作为教材的补充,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把握,纠正了认识偏差。只有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进行的教学设计。才能确定教学的着力点,这样的教学才具有实效性。

3、多种活动结合,发展空间观念

   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李老师精心设计了多种探究活动,观察、模拟操作、语言表述、描绘、测量、填表计算等多种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周长,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种先观察在表述最后描绘、测量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而且当学生看到自己操作的结果与事实相符时,学生能体验到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在以上教学活动中。李老师还特别注意充分利用语言工具,引导学生刻画周长概念,适时抽象概括,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多种活动的有机融合,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巧借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知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教具的使用可以将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节课,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测量不规则和规则图形的周长,给每个合作组一元的硬币和以及自制的树叶教具,让学生在实际的测量中真实地感受到不同的物体可能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数学书的周长可以用刻度尺,而树叶和硬币只能用绳子先绕其一周,再用刻度尺量,至于硬币还可以选择放在刻度尺上滚一周测量的方法。

    因此,成功的课堂往往是教学手段的综合利用,一并发力。

综上所述,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课,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课。(陈金美)

 

 

  评论这张
 
阅读(11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