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打造诗意学校 共建精神家园

江西省横峰县第一小学网上家园

 
 
 

日志

 
 

好习惯源自于管理  

2017-03-13 23:03:09|  分类: 聆听窗外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好习惯源自于管理

(林志华)

每当我们抱怨学生难管,工作难做之时,都爱说“大班额,人数多。”慢慢地,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解释。渐渐地“大班额,人数多”也成为我们开脱的一种说辞或口头禅。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大班额的确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与困惑,以至于我们的一些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与推进。但我想,大班额的学校应不止我们一个,有的学校在一些工作方面就能做得很好。其实,无论班额大小,关键还在于管理。如果管理不细致,不深入,不恒久,即使有再好的发展思路,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周一清晨,在凉城三小的升旗仪式上,学生和着口令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场,班主任独自一人在不带定点的运动场上迅速整队,及学生齐唱国歌时的嘹亮歌声,无不透露出学生的良好习惯与优秀的班级管理。也许有老师会再次质疑,他们人少,我们是大班额。的确,我们每班有72名学生。但按照学校的要求,正、副班主任一前一后共同维持学生集队时的秩序。如果一分为二,是不是每人只需负责36名学生?和一个班主任负责33名学生似乎没有太大区别?同样是72人一个班,有的班级就能做到井然、安静。

在课间,校园里并不嘈杂。教学楼的每一层都会有两名值勤学生在两侧维持课间秩序。没有学生在教室里、走廊上追逐打闹或大声喧哗。走在走廊上、楼道上,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学生主动自然的问候声。这种声音让人倍感亲切与温暖。而每每来到总校开会、办事或放学途经校园乒乓球台时,只有遇到五年级甲组的学生,我才会有这种感觉,我才会意识到,虽我身处分部,但我也是这所学校的一员。

中午,漫步在校园里,闲躺在绿色球场上,不得不得赞叹校园的环境卫生与公物的爱护。或许有人会说,环境好是因学校有专职的清洁工。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不去爱护环境,随意乱扔垃圾,仅靠这三个清洁工能忙得过来吗?至少在学习的两天中,我没有看到一个乱扔垃圾的孩子。所以,在下午放学时,班级只需安排两名学生用拖把来清扫教室就可。说到对公物的爱护,绿色运动场没有任何残缺部分。我想,这不单是工程质量的缘故。虽然我们也看到有个别一年级的学生在踢打着校园的大型宣传背景,但一位毫不相干的女教师听到踢打声会立即前来制止,学生也能自觉停止自己的行为。之后的半小时,再也没有看到类似行为的发生。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有的学生会将刚铺好的景观路上的鹅卵石好奇地一个一个地挖起来或敲打,而这种行为却可以持续几天。再比如现在的分部,一个学期更换了原分部三年的课桌凳,六、七十张备用课桌凳在短短时间内荡然无存。也许是这批课桌凳的质量问题,也可能是学生早已养成并习惯了坏了就换的做法,对公物不爱惜,行为较为随意。不像分部原有的两届,师生们不会轻易去总校搬换课桌,而是发现小问题就自己找来工具进行修理。

其实,秩序、礼仪、环境卫生与爱护公物这些方面,我们学校每学期也都在做,也有具体的要求,并通过多种形式在向学生传输着这方面的意识。但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我想,这当中还是我们的管理不够细致、不够深入,监管不够到位,工作有时浮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以至于,很多时,一些工作最后成为个别人或部分人的事情。

  评论这张
 
阅读(16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