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打造诗意学校 共建精神家园

江西省横峰县第一小学网上家园

 
 
 

日志

 
 

五年级校级公开课《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 执教:李水荣  

2018-04-10 20:55:21|  分类: 教研活动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五年级校级公开课《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  执教:李水荣 - 诗意一小 - 打造诗意学校 共建精神家园

 

教学设想

《丰碑》这篇选读课文是人教版第十册教材中的第四篇,它与第四组课文紧密相连,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歌德曾说:内容人人可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是个秘密。因此,在教学本文时除了要引领学生体会文本的深刻涵义,更需要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

而第四组课文的学习要点也明确指出: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方法见,无论是从教法或是从学法出发,它们都惊人的一致

因此,我将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板块:起——质疑课题入文,了解课文内容;承——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丰碑义;转——体会情感变化,发现表达方法;合——归全文练笔,升华文本主题。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发现表达方法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学习本文

为了防止内容、涵义的理解与表达方法的领悟出现课堂结构断层,我以丰碑为线,以学到这里,你们是不是觉得这篇课文特别感人呢?为什么?这个问题为粘合剂,将体会感人的人物形象与领悟感人的语言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

1.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军需处长的形象,体会他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正确

丰碑的涵

3. 自主学习写将军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实录

——质疑课题入文,了解课文内

师:一曲雄壮的《七律·长征》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红军长征途中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重拾长征记忆,一起读——

师:丰碑是什么样的碑呢

师:那就让我们读出它高大的气势,再读——

师:课文是不是在写高大的石碑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师板画丰碑,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师:好,课文读完了,那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师:你注意到了故事的另一个人物——军。同学们,从我们刚才初读课文读到的信息来看,《丰碑》并没有在写高大的石碑,而是在写一个人,这个人就是——

生:(齐声)军需处长

师:谁来说说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

师:是的,是掌管部队物资的包括棉衣、粮食等并负责发给战士们的这样一个红军干部,叫军需处长

这个板块从解题入手,以丰碑为线,对丰碑的理解逐加深,为第二板块的做大做强拉开了序幕。

 

二、再读课文,承---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丰碑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具体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在哪儿。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七自然段,对照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军

处长?划出有关词语

师:来,谁来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师:那我就奇怪了,老师想问了,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军需处长做了什么,那你们是怎么看到的?从哪里读出来的

师:从单薄破旧的衣服里看出什了?

师:大家在说的时候,注意军需处长的身份。刚才我们说了什么是军需处长,他是干什么的,那么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难道你心中没有疑问吗

师:也就是说他是最有机会第一个穿上棉衣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师:(启发)刚才说军需处长是管理、发放棉衣的红军干部。当他看到战士没有棉衣,他脱下自己的棉衣给他穿上,除了是出于关心年轻的战士外,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

师:还可以说——恪尽职守。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来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看到了一位尽职尽责的军需处长

三、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师:(深情地)同学们,让我们抬头仰望这尊塑像。在冰天雪地之中,军需处长出于关心战士,把棉衣让给了战士,自己却冻僵了,但是,读——

师:(语速加快,语调稍高)在漫天风雪之中,军需处长出于自己的职责,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士,他却牺牲了,但是——

师:透过镇定安详的神态联系他牺牲前,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师:同学们,在冰天雪地之中,能够把棉衣让给战士的已经让我们非常敬佩,而让出棉衣后还能如此镇定安详的,就更让我们肃然起敬了。同学们,你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这份敬意读出来?谁来试试看

师:同学们,此刻风更狂了,雪更大了,读——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

师:此刻你对丰碑又有了怎样深刻的理解

五、走近将军转——体会情感变化,发现表达方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是不是觉得这篇课文特别感人呢

 师:你被军需处长的品质所感动。还有吗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之所以特别感人,除了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尽职尽责的品质感动我们以外,还有另外的原因,我们一起来发现好吗

师:这篇课文除了写军需处长,还写了另外一个人,谁

师:难道课文这么感人,跟将军也有什么关系吗?请同学们找出写将军的内容,在前面做上记号。然后你去读一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感悟

——归全文练笔,升华文本主题

六、读将军的心理描写段落,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1战士们用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回答将军:军需处长为了我们能走出雪山,奉献出年迈的生命,我们一定要走出大雪山,让军需处长感到自己的生命没有白白牺牲

生:(齐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师:(激昂地)军需处长用行动告诉将军,读——

生:(大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七、红军将士用行动告诉我们,长征精神就是胜利的保证。最后,让我们用手中的笔,为这位了不起的军需处长写一篇碑文。

课尾设计小练笔,是为了观照全文,升华主旨,使学生达到情感的高潮,课堂的气氛也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

 反思:教学这篇文章,我开始想要抓的东西很多,有描写云中山的环境恶劣,有将军的心理活动,以及前后对比,再加上主要人物“军需处长”“将军”他俩的描写,一节课内容太多,而且老师讲太多也没意思,于是我就直接切入主题,学习两位人物的有关句段。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多读,自己领悟,去挖掘课文内在的精髓。学生的表现挺不错的,很多重点都能抓住,总结用词也很有自己的想法理解。在后面的读写联动环节,我给了学生一些范例,可能会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我考虑更多的是大部分学生,他们有了示范,可能会更有话可写吧!总之,课堂教学永远是不可能完美的,还有很多缺憾只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改进吧!

 

 

  评论这张
 
阅读(171)| 评论(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